分卷阅读17(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为‘升烟’,冒烟是我这坊间粗人的说法。那塔是实心的,哪里能烧得香纸,又有哪个胆大的能爬到几十层高的宝塔上呢?再说了,这塔可是佛爷爷建的,这位佛爷爷据说也是有来头的,乃是当年白马驮经的那位。”

子衣一奇,道:“可是洛阳白马寺的那个汉明帝请来的天竺僧人?”

“正是。各位客官且慢慢吃来,就听小的跟你们讲一讲这些事的原头,权当乐子。”

此时饭菜已上了卓,但四人都起了好奇之心,要那小伙计仔细讲上一讲,君然执起酒壶亲手为子衣倒酒,子衣一喜,便端起来饮了。

那伙计早已讲的眉飞色舞,说是很古很古的时候,这泗州城原是一艘巨型大船,装满了珍奇异宝,因珍宝太多太重,便沉入大河,在此形成了一块陆地。现今古塔所在的位置传说就是那大船前面的舷洞口,那后面的舷洞日积月累被尘土埋平了,只那前舷洞下面是一汪水潭,不论春夏秋冬始终凉气渗人,水深不见底,一眼看去黑咕隆咚的,不论人或物,凡掉下去的就再也没影子了,连尸首也未见漂出来过。有人拿很长的绳子打成结连在一起,绑上石头垂下去,直下了百米深仍不到底,才知下面果然是大河。后又有好事者,找人日夜不停的将水舀出,直舀了几十米深,就见下面水中忽然光彩耀眼,仿佛堆满了奇珍异宝似的散出金光彩气,接着突然就水面直线上升,一直升到原位。后人就再也没有敢去动那前舷洞的水了。

那黄石公当年曾言,此地乃是南阳地气积蓄之地,中原灵气之根。到了后世东汉明帝时,来了个长相不俗的和尚,那和尚说此乃宝地,着人修建了这座宝塔镇在舷洞上面,又在外面修建了寺庙后就走了,这才有人传说是白马寺云游四方的那个天竺和尚。因为那一带种了很多竹子,故此名为“竹林寺”。只这宝塔建成后便升起了青烟,每隔二十年冒一次,成为一大奇观。有说是里面的妖精中有修炼得道的,白日飞升了;还有说是里面住着个女神仙,每过二十年就回天庭一次……

子衣已是乐不可支:“哪有那么玄乎的?”端起酒盏准备饮上一口,却发现酒盏已空,回头瞧见君然似笑非笑地看着她,这才想起君然已为自己倒过三盏酒了,便放下了酒盏,为掩饰尴尬,轻咳一声饮了一口茶。

卓夫人微笑道:“你这孩子最近受累不少,路上又净吃些干粮,对脾胃不好,现下该多吃些菜喝些汤。”说罢,为子衣碗里夹了菜,又盛了些汤给她。

那小二道:“客官,那些神仙之说也不可不信。光那竹林寺的香火,便是出名地灵验,尤其在古塔冒烟那日,去竹林寺烧香许愿,必定灵验,听说那些在当日求子的得子,求财的得财,求官的得官,只要一心向善,都是十分灵验的,那为女儿求姻缘的,自也是择得乘龙快婿,恩爱百年。当年黄承彦也曾去那寺里烧香求告,后来便果然将自己的女儿黄月英嫁给了诸葛孔明。便是…”

那小二扫了子衣和君然一眼,微笑道,“便是那有情的去寺里诚心许愿,也必定是有情人终成眷属,纵是月老忘了牵红线的,也可系上红线,心想事成结为夫妻,白头到老,相随终生。因那黄石公的后人黄敬之先生,前几日卜得卦,言这泗州古塔明日即是升烟之日,所以,这南阳府附近所有的达官贵人、平头百姓、妇人小姐都纷至踏来。”

子衣本对这些传言无甚兴趣,只那小二说的“便是那两相有情的去寺里诚心许愿,也必定是有情人终成眷属,纵是月老忘了牵红线的,也可系上红线,心想事成结为夫妻,白头到老,相随终生”上了心,想着该去为自己和君然许个愿,但愿自己能和她相守终生。心里琢磨着,便决计明日去寺里看看。

“第二个绝世奇观,想必与那几位奇人后代有关么?”君然问道。

“小姐真是聪慧过人。那张衡的后人,轮到这一辈的,名叫‘张道一’,人称‘道一先生’,他家世代子孙都在研究先祖张衡遗传的浑天仪和地动仪,道一先生天资异秉,于前几日终于传出喜讯,说已经将那浑天仪和地动仪重造出来。此事已惊动官府,派了两位女将军来,准备将这两件稀世珍宝护送至洛阳。”

最新通知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yzwnovel.com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