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66(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李弘、李贤、李旦之所以少年博学,因为他们不仅天资聪颖,而且从小长在宫廷,轻而易举就能遍阅古籍,身边还有无数鸿儒学者教导,等于随时随地有几本人形词典、人形百科在旁边陪读,想不学成个才子都难。至于李显,虽然才学平庸,其实肚子里也是有墨水的,扔到文风凋敝的地方,勉强也能混个夫子当当。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能读书进举、靠才学扬名天下的,大多是家学渊源的世家子弟。寒门学子和庶民之子想鲤鱼跳龙门,难如登天,至于那些家境穷困的,希望就更渺茫了。

大浪淘沙,少数几个凤毛麟角历经千辛万苦,侥幸爬进上层圈子,还得被世家子弟排挤,几十年寒窗苦读,临到头来,仍然拼不过世家子。

所以武皇后破格提拔人才,给了许多出身平平的学子晋升出头的希望,为她博得一片赞誉之声。她日后能坐稳朝堂,并不是单单靠阴谋手段。

裴英娘暗叹一口气,重新把目光放回手中的诗赋上。

唐朝人狂热崇尚诗赋。诗人们为了最大限度展现自己的才华,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比如写几首诗寄赠给某某友人,这种诗通常都是要供人传阅的,诗人之间也会诗歌唱和,以为雅事,巩固交情的同时,互相宣传。

比如把自己的诗献给当时的名人名流,如果诗有幸被某位名人夸赞,那效果等于黄金时段全国投放广告,立马就能引得洛阳纸贵,一举成名天下知。

比如积极参加当朝权贵举行的各种饮宴诗会,当场赋诗,艳惊四座,借机扬名四海,或得到某位大人物青眼相看,顺利跻身朝堂。

最锲而不舍、成本最低的法子,就是在旅途中,看到一处风景名胜,就去题一首诗,犄角旮旯都不放过,越有名的地方越要留下墨宝,迟早有一天能被人注意到!长安城附近的寺庙道观,墙上密密麻麻,全是各地学子题的诗……

用后世的话说,想要出名,不仅要有真才实学,还得会自我营销。

唐朝的诗人很擅长造势推销自己。李白就是其中翘楚,他走的是权贵路线。

儒学士献诗的举动,也是权贵路线中的一种,他主动献诗,等于在暗示裴英娘,她也是长安名流人物中的一员。

“有劳公主。”儒学士拱手道,“若有能打动公主,让公主过目不忘的词句,请公主费心一二。”

裴英娘笑了笑,“先生太抬举我了,我何德何能,怕是会有负先生所托。”

她现在的公主身份确实能拿出去唬人,但是她完全对诗赋一窍不通啊!让她向李治推荐人才倒没什么,但儒学士直接把诗赋献给她,明显是想请她帮作诗的人扬名,她又不是什么名声远播的才女,那些于文坛上成名已久、眼高于顶的文人怎么会信服她的眼光?

太子李弘和六王李贤才应该是儒学士的首选。

儒学士皱眉道:“公主何须妄自菲薄?光是培育推广永安棉,无私捐献万亩棉田,您不仅有功于社稷,更惠及数以万计的黎民百姓。永安棉传入万千百姓家,从此天下寒士无须畏惧凛冬,农人们也多了条生计。长安百姓无人不知您的名声,羁縻州本是荒凉之地,得益于您的棉田,现今沃野千里,商路繁荣,早已是今非昔比,当地已经有人为您建祠立碑,您当然担得起某的嘱托!若能得到您的品评,也不枉某那几位小友抛家舍业,来长安一趟了。”

裴英娘本想认真谦虚几句,忽然一僵,等等,先生,永安棉是怎么回事?

“公主不知?”儒学士看出裴英娘的震惊,惊讶道,“永安棉之名已经传遍大江南北,此中诗作里便有两篇咏唱永安棉的诗句,是某的小友沿着运河一路北上途中的亲身经历,他曾在渡口看到百亩永安棉盛开,恍如落雪,美不胜收,当地百姓在田间地头采摘棉花,吟唱小调,好一番太平盛世景象,他和某感叹了好一番呢!某亦心驰神往

最新通知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yzwnovel.com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