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广打败了西夏人,开始修筚篥城。但他想一想,觉得筚篥城依然很单薄,于是又转到鸡川砦筑堡,在德顺军治平寨与筚篥城的中间,从筚篥城到古渭城中间还有一个庆历时就筑建的老堡达隆堡。这样,五堡相连,理论上秦州的西侧构成了一道紧密的防线。
这片面积可不小,整整横跨了后来五六个县,长度有好几百里。两堡一成,这数百里立成“内陆”,并且从战略意义上来说,古渭城不再是一个孤城屹立。那么理论上西夏人难以顺着这条线南下了。当然,危机还没有消失,若是木征完全投降西夏,西夏人仍可以从熙河两州南下。
不过这得一步步来,因此赵顼闻讯后大喜,诏书褒奖,赐杨文广裘衣带马,改筚篥堡为甘谷堡。
宋朝得到甘谷了,西夏人不开心了。
到了七月,梁乙埋暗中派出一万大军潜袭甘谷堡。
但这一万人运气很不好。
秦州还有一员更厉害的虎将,名叫张守约。原来是定州路驻泊都监,迁徙到秦凤路后一居就是六年,他平时最喜欢做的事就是括生羌隐土,大约搜刮出来近千顷,用这千顷隐土募弓箭手耕种,一边耕种,一边亲自督促他们练习弓箭技艺。这一天张守约带着五百弓箭手巡边,巧都没有那么巧,这一万人偷偷摸摸地向甘谷堡潜发,半路而遇。
说实话,张守约也不想打这样的仗,但逼得没办法,只好迎战。
初战不利,毕竟双方兵力悬差太大了,而且张守约手下全是步兵。看到危急。张守约亲自擂金鼓助威,一边擂鼓一边指挥。五百弓箭手心神始定,练了这么久。不是白练的,五百人专门往向是首领的人身上射。结果数名敌酋被射杀。余下的敌酋看到弓箭又飞来了,立即带着手下就逃。
五百打一万!
但这也有深层次原因,吐蕃打西夏,往往胜多败少,若不是他们自己散了,西夏还真拿吐蕃没什么办法。
然而宋朝打吐蕃,却是一打一个准。
与宋军强大无关,而是吐蕃人打西夏。有着世仇,士气能振作。
但他们与宋朝并没有世仇,相反的,两国,或者说两放融合得还不错,实际后来熙河叛乱,也要怪王安石,若是听从王韶的意见,不征收两税,再禁砍树木。至少稍做一个样子,熙河根本不会叛乱。
再进一步往深层次里说,就象现在宋朝北方的汉人。实际有鲜卑血脉的,河湟吐蕃同样如此,有吐谷浑人的血脉,有汉人的血脉。河湟吐蕃在唐朝中前期是一直守在唐人手中的,当地的汉人还不少,不过最终融合成了新吐蕃人。这支吐蕃人与世界屋脊上的那支吐蕃人已经不能再称为是一个种族了。甚至可以说,他们与汉人很接近。
所以才出现秦州蕃妇喜欢向汉人借种的故事。
史上北宋迅速灭亡了,否则只要做得够好,这支种族是完全可以融合的。
因此两军交战。若是真正的西夏人军队,张守约多半会失败。然而这一万人全部是西使城的吐蕃人,没多少战意。五百便打胜了一万,创造了一个不小的奇迹。
但现在收复河湟战争还没有打响,梁乙埋哪里能想到原因,接到消息后瞠目结舌,怎么一万人被五百步兵打败了?
他很不甘心,于是又使了一个小动作,兜岭的东边,环州的西北有一处地点,名字叫折羌会,原来是属于宋朝的,后来被李元昊侵占,以为西夏和市。
占就占吧,宋朝未争,但也没有承认,实际是属于西夏的,但在宋朝眼中,它属于有争议地带。
不过西夏用作和市,宋朝也就没有过问了。
两国和平最好,以和为贵,大家都做生意吧,何必打来打去,劳民伤财。
可是梁乙埋不知道怎么想到这个地方,开始点集诸军,在此打算设一监军司,屯其地。张玉调走了,种诊没有调走,并且环庆路又调来一种,种古知环州。
接到消息会,兄弟俩一合计,于永和寨集兵,然后来了一个长途袭击,以很快的速度跑完了一百二十里路,突然出现在折羌会,夏军猝不及防,拒战,俺们不打,不打也不行,两种发起进攻,西夏被打得落花流水,又干掉了两千人。
实际总体而言,宋军渐渐占据上风了。
然而宋朝很古怪,这一做就是几千几千人,没有大臣看到。一个罗兀城死了一千几百人,立即天下汹汹,仿佛世界末日一般。
嵬名山到了京城,赵顼亲自接见,授左监门上将军,赐名赵怀顺。
梁氏的小美男兼姘头罔萌讹献计,用景询换嵬名山,俺也不要绥州了,只要嵬名山一人。郭逵说道:“询,庸人也,于事何所轻重。若受之,则不得不还名山,自是蕃酋无复敢向化也。”
要这个小汉奸起什么用?能值嵬名山身价吗?
然后再到蔡挺,他于定川砦东北筑熙宁寨,同时开地二千顷,募卒三千人为耕守之计。
这是宋朝一个进步的地方,已经开始初步在实行屯田制度。两千顷地那可是不小的面积,一旦开垦耕种出来,得养活好几万人。
梁乙埋大恐,派兵顺着葫芦河南下,争之。他的对手可是蔡挺,即便没有王巨相助,那也不梁乙埋能对付的。于是中了蔡挺的埋伏,三军惨败,熙宁寨北面属于西夏的洛勒缓等七族皆被官兵乘势所破。这一役,为了以后平夏城大捷打下了基础。
这几场战役,给了西夏人一个血淋淋的教训,想要打胜,还是学习李元昊,十万二十万的来打吧,几万人真心不行。
但宋朝本身依然继续苦逼着。
首先是裁军。一共裁掉了十三万多禁兵,加上战死的一部分禁兵,现在禁军数量下降到勉强五十四万人。厢兵裁掉了十二万人。下降到三十七万人。
还继续是一支庞大的冗兵。
这只是裁兵的第一步,以后还要裁。
但不代表着马上财政会因此而受益。厢兵要好一点,多是农村兵,他们待遇低下,都是往年因为灾害编入军中的,当时编入进来是一件好事,一家人因此得活。可过了灾年,那就苦逼了。他们待遇几乎与保捷军差不多,一年才三十余贯钱粮帛的收入。然而保捷军还能抽空回家劳动一下,进入了厢军,那有机会回家劳动。于是一家人苦哈哈地熬着。
这是没有放开的,若是放开了的话,让厢兵自由选择,朝廷再少许出一些钱帛,那么五十万厢兵会有四十万厢兵选择离开军营!
厢兵的这块不为难,并且是自由选择,没有出路的,依然听从留在军营里。顶多各指使必须重组一下,但是厢兵的重组,同样也不会有风波。
难的就是禁军。
这些人家属多在京城。吃空饷的还好一点,检索出来,朝廷不需要任何安置费。有出路的也就罢了,出来了就出来了,甚至极个别禁兵还巴不得出来。
但没有出路的,一旦出了军营,又是生活在物价昂贵的京城,想想有多悲催,关健现在又没有免役法。否则将他们重新雇成衙差役差,又能找到一条新的出路。然而现在没有,所以必须有后续的安置费用。并且还是一笔不菲的退伍安置费,让他们顺利渡过最初几年时光,慢慢寻找出路,这样才不会产生骚动。
因此它是第一步裁兵。
在第二步裁兵之前,必须在开封附近各州县大规模开始了淤田,挪出大量耕地,将禁兵城外化,农村化,为什么农村化,一是开封城太繁华了,不适宜打造一支铁军。二是这一裁与检索吃空饷,暂时将余下的各将军震慑住了,但他们生活在城中,要吃要喝要玩要乐,不能吃空饷了,早晚必伸出另一只贪婪的大手,那就是克扣,克扣士兵的兵饷。因此也要离开这个繁华的地方。三就是减少士兵家属的生活开支。
这个有点麻烦,即便有了淤田,未必会有多少禁兵愿意离开京城。
所以这必须往后挪。
然后才是第二步裁兵,再次检索吃空饷,它是关健,不管什么理由什么情况,吃空饷必须杜绝之。
再进一步地淘汰羸弱士兵,生生将禁兵裁成四十五万人,稍许增加士兵的薪酬,再于河北河东陕西巴蜀荆湖南湖与两广增加一些土兵,用二十五万禁兵与这些土兵乡兵混编轮戍,二十万禁兵备轮戍与拱卫京畿安全。因为常驻兵力还是在二十万,全国依然是主干强,枝干弱的局面。
而且也有一个例子,宋太祖时,只有十五万禁兵,十来万厢兵,就这么一点兵力,对抗辽国,一统天下的。
兵不在多,而在于精,况且四十五万禁兵,再搭配可能的三十万土乡兵与蕃兵,战斗军队数量也不少了。
若是那样,战斗力变得强大,养兵费用却会急剧下降。
这才是完整的裁兵。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yzwnovel.com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