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琯赞同了韦见素的意见,反而省了秦晋多费口舌,今日君前议事至此也该告一段落了,接下来就是等待,等着洛阳的消息传回来。
李亨的兴致很高,并没有像以往一样,急于将众臣屏退,而是饶有兴致的看着郭子仪。
对于这个在长安之战中崭露头角的大将,李亨心中有说不出的喜爱。
“郭卿,朕曾听说,是御史大夫将你从刽子手的利斧下救回来的?”
关于秦晋法场救郭子仪的传闻,在长安城中也是流传已久,就连李亨也有所耳闻。平日,秦晋刻意不提郭子仪差点命丧法场的这桩旧事,一则不想大肆宣扬他和郭子仪之间的关系,省得白白生出许多麻烦。二则郭子仪几乎丧命与李辅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高调谈及此事,只会加重李辅国对神武军的猜忌之心。
至少现在,秦晋还不想把李辅国当做一个敌人。
早在长安一战之初,秦晋就与郭子仪有过一次深谈,至少在平定叛乱之前,他希望郭子仪能够不提与李辅国的仇怨,一旦乱事平定,则必不会干涉其个人恩仇。
当时,郭子仪马上就表示,他本就不是个恩怨心极重的人,既然自己没死,也没有必要把仇恨一直放在心上,死抓着不放。
如此,两个人达成了共识以后,关于郭子仪加入神武军,便又在军中流传了另一个版本。
李亨现在忽然提及此事,秦晋自然不能欺君,便直言道:
“陛下,确有此事!”
他抢在郭子仪之前说话,就是怕郭子仪为了避嫌而说谎话,至少当此之时,在天子面前说实话,远胜于说谎话。
只见郭子仪面无表情,附和着秦晋的说话。
李亨似乎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架势,又问道:
“郭卿当时所犯何罪,竟至于死罪?”
至此,秦晋明白了郭子仪的态度,就已经放心下来,相信郭子仪会给天子一个完美的答案。
“杨国忠曾有意拉拢臣下,臣因此为朔方节度使,后来杨国忠谋逆事败,臣便被当做附逆的首恶,判了斩立决!”
李亨闻言,展颜一笑。
“杨国忠党羽亲信众多,朕可如数家珍,却为听过有郭卿位在齐列,若是朕当时在场,也可为郭卿证明清白!”
停顿了片刻,李亨又道:
“既然太上皇在西狩之前已经委郭卿为朔方节度大使,朕又岂能食太上皇之言?今日便正式授符节,领神武军一部,仍受兵马大元帅节制!”
秦晋曾在长安危难之际受命为兵马大元帅,现在依旧担着这个差事,李亨如此安排,一则加恩笼络,二则依旧使其接受秦晋的节制,属于一举两得。
除此之外,李亨还有更深层次的想法,朔方、陇右之地乃是关中西面与西北面的屏障,必须由他信得过的重臣把持。这个郭子仪的忠心与能力毋庸置疑,领朔方道自然也就是合适的人选。
郭子仪大惊失色,连忙表示自己能力浅薄难以胜任,请李亨收回成命。他现在可不想和太上皇扯上任何关系,都说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如果自己和太上皇扯上干系,那还能有自己的好日子过吗?恐怕连秦晋都得给连累了。
郭子仪会错了李亨的意,是以坚辞不敢受。李亨马上就明白了郭子仪因何而担心,便笑道:
“朕意已决,郭卿但受就是,为朕把好关中的西北大门!”
与此同时,秦晋也捏着一把汗,生怕李亨和郭子仪之间突然出现了意外之事,现在有了圆满的结果,不禁暗暗庆幸。他觉得,李亨现在正对长安做一次全面的官员梳理,在尽量保证才能的情况下,以亲疏远近为先,任免一批官员,罢免一批官员。
秦晋觉得,这么做器局还是小了。当初太宗能够不计前嫌,重用废太子李建成的旧部,才收了太子余党之心,李亨如此做法,只会使非太子一派的诸臣更加惶恐,而与其离心离德。
当然,秦晋绝不会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向李亨谏言,天子纵使再爱才,重才,也是喜欢要脸面的,如果当众谏言,弄不好就成了打脸。细一想,其实也完全没有这个必要。
秦晋心中想着这些心事,低头不语,李亨的注意力已经在不知不觉间转移到了李光弼身上。
李亨在不熟悉一个人之前,对这个人本能的保持着怀疑和审慎的态度,这是他多年太子生涯养成的基本习惯。
李光弼这个人是房琯举荐的,而且李光弼还是神武军中的人。
李亨既没有直接和李光弼对话,也没有询问房琯,而是将目光转向了秦晋,问道:
“秦卿,李光弼其人,可堪为将?”
这么问很直接,也显出了他并不看好李光弼。因为李光弼在整个长安之战的过程中都碌碌无为,只在最后阶段才出来为朝廷效力,在他看来这很有可能是一个善于投机的人。
秦晋想了想,便道: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yzwnovel.com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