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26(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21章县委常委会

大家都已坐在位置上,贺坤看着常委班子上的人,想着刚才互相认识的情景,情形的确不容乐观。

县长丁建民是一方最大的势力了。他的背景就是市里的郑俊杰市长,而他在安靖县里有着死忠的几个人马,还都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

比如组织部长区清利、宣传部长向东。

最让贺坤惊讶的是县委副书记李峰。原本在贺坤料想,一般县委副书记与县长是处于竞争的立场,就算来了新的县委书记,最多是两人结成同盟。但是从贺坤刚才不经意的观察中,他却发现,安靖县的县委副书记李峰竟然是以丁建民马首是瞻,完全是以手下的形式出现,这有点奇怪。

为什么呢?

贺坤一时想不明白,但也许是因为李峰已经被丁建民给抓住了把柄。

如果是这样的话,丁建民这一系在安靖县常委里稳拿四票。县委常委一共才九个人,只要他们再拉拢一个,那在安靖县上就完全可以由丁建民说了算了。

贺坤皱了皱眉头,但现在不是想这个的时候。他把眼神转向丁建民,笑道,“老丁,我们开会?”

丁建民在刚才的对锋中败了一局,早就想开会时挽回局面了,这时候当然点点头道,“嗯。”

“同志们,刚才李峰同志帮我介绍了一下班子成员,我和大家就算是有一个初步的开始。以后,我们就在一个班子里工作了,我们的目标是摆脱安靖县贫困县的帽子,带领群众走上发展致富的小康之路,希望我们共同努力。”贺坤开始讲话了,第一次县委常委会,最重要的是把握话语权,把握住话语权才能把握住主动权。

“这次,我被安排来安靖县,县委苏书记就特意对我提起过,一定要把安靖县发展起来。”贺坤提起苏书记,也是为了再一次提点一下,自己还算是有后台的。丁建民攀上郑俊杰市长的事大家都是知道的,如果贺坤表现得一点后台都没有,怕是无法让有归心的一些常委安心。

果然,贺坤话音刚落,有几位常委的眼睛便亮了起来。

“对于现在的华夏国来说,发展才是硬道理,这是我们中央领导人定下的调子,发展了才能使人们摆脱贫困,发展了才能让人们的生活富裕起来。”贺坤在常委会上娓娓而谈,“但是,要发展,首先是要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市委领导把我放到安靖县来,也是希望我能带领好我们安靖县县委、人大、政府和政协四套班子团结起来,为安靖县的明天奋斗。说实话,我的压力很大啊。这就需要在座的各位有经验的前辈们帮助我,支持我。我在这里先谢谢大家。”

贺坤这话说得真情流露,不论是真的还是演戏,整个常委班子还是鼓起了掌,算是对贺坤这些话的鼓励。

“当然了,强有力的领导班子不仅仅指我们这几位常委,更是指我们广大基层的一线领导,我们各部门的领导。县委班子有所调整,人事方面可能也会有所调整。但是,毕竟我是新兵嘛。别人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才刚到安靖县,前一个星期对各个乡镇区调研了一下,发现了不少的问题,群众的生活还很苦啊。但一个星期的时间,我了解的实在是太浅了,而且,对于县里各部门的情况也是一窍不通。我想,我是新同志,大家给我一个月的时间好好地了解一下安靖县,这个月的干部调整就先延迟一下,待下个月再来调整。”

组织部长区清利听到这话脸色变了一下,他转头看向丁建民,他们今天的主要任务就是想调整干部,在贺坤还没有准备的情况下,把自己的人都放到重要的岗位上。如果今天不调整干部,等到一个月后,黄花菜都凉了,谁都不知道到时候会有什么样的变动。

丁建民回了区清利一个眼色,不为人所察觉地点了点头。

“贺书记,”区清利得到暗示,马上回话了,他是组织部长,说这些话倒也算合适,“人事调整方面,是应该走程序的。许多程序都走得差不多了,如果不进行下去,会对下面各部门各单位的工作产生影响的。”

这话说的。

又是一次针锋相对,而且还是对贺坤权威的挑战,心里有想法的人都看向贺坤,看他如何化解。

“呵呵,这倒没关系。”贺坤还是带着微笑,没有半点被挑战了权威的不高兴感觉,“这样吧,我看这些干部先试岗,一个月的时间也不长,看看他们能不能在这个工作岗位中做出优秀的成绩。如果表现出色,就表示胜任,就可以继续下去嘛。如果表现得不好,不胜任工作岗位,到时候再换人。”

贺坤这话太狠了。

是表现出色还是表现不好,到时候还不是领导的一张口,让你上就上,让你下就下,而且如果不合格,还会留下污点,以后的干部任用中,要想再得到重用,那就难上加难了。

贺坤这么说,怕是连被选任的干部本人,也不愿意吧。

所有常委看向贺坤的眼神都不同起来,这不是一个没有基层经验的小年轻,这完全就是一个像是在基层混了一辈子的老油子了,这一招都用得出来,就算那些被选上的干部真的任用了,心里也虚虚的,而且还不会去感谢把他们提拔上去的丁建民一系。

丁建民有转头看向李峰。丁建民这时候还不想真刀真枪地上,李峰该要发挥他的作用的时候了。

李峰看到丁建民的眼神,脸色也变了一下。说实话,他现在看到贺坤的样子,心里还真的不想与他为敌了。

这不是一个下来镀金的小年轻,这是一个有着年轻的优势,拥有无限潜力的未来上层领导。

这个时候得罪贺坤,实在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但李峰这时候想这些也太迟了,昨天晚上他的疯狂被丁建民抓住了把柄。原本他以为,有妞一起泡,还是能增强同盟关系的,更何况,当时丁建民也在那里,应该没有问题。谁曾想到,丁建民用自己的情妇把自己迷倒了,自己却溜了,给他摄了像,此时他就算不当打手也不行了。

李峰心里是有点恨丁建民的,但这又有什么办法呢?谁叫自己识人不明,又太大意,现在被当成了一把枪也无可奈何。

“咳咳,”李峰装着咳了两声,清了清嗓子,“可是,这种办法会不会打击干部的积极?”

“这怎么说是打击干部的积极呢?”贺坤严肃地说道,“作为县委书记,对县里干部完全不熟悉的情况下任意委任,也是对整个安靖县不负责任的表现。我相信上级也不愿意我们对人事干部工作乱来。而且,让干部试岗也算是干部考察中的一项举措,,任何干部都应该胜任自己的工作岗位,更是对安靖县广大群众的不负责任。”

贺坤这是站在正确的立场中所说的话,干部的山头主义永远存在,但那些都是暗地里的行为,至于到时候试岗成不成功,这些在明面上当然都是以干部合不合格来看待,所谓领导说了算的做法谁也不会摆在明面上。在表面看来,干部任用的制度中,当然是永远都要以成绩和能力来作为考察干部的标准。

贺坤这话说得李峰哑口无言,本来就不站在正确的立场上,李峰也没有什么话可辩驳。

但贺坤提出试岗的说法实在是一刀直接切到了要点,这种做法就是丁建民也不敢随意同意,如果丁建民同意了,一个月后,如果丁建民还是不能把握安靖县的主导地位,让那些干部落下一个污点,怕是马上就会导致丁建民与其他干部之间离心离德。

丁建民喝了一口水,轻轻地笑了,“贺书记说得对,不调研就没有发言权。贺书记对安靖县的具体情况还不熟悉,对干部人事都还不熟,实在没有那么急的必要,我们还是等贺书记对安靖县了解一些再来提人事调整的问题。”

丁建民说这话时虽然在笑着,但心里憋屈至极,本来是站在敌对面的,却不料还要帮他说话。

这一局丁建民算是输得彻底。是他对贺坤了解得太少了,而且不够重视,才会在县委常委会中被牵着鼻子走,但事情到了这程度,也没有办法了,只能等下一步再说。

第122章直达中央

苏适平接到一个电话后,呆愣了一段时间,原本他只是对肖文有点重视,但没想到人家却一飞冲天了。

贺坤与肖文都是在苏适平所在的f市的下设县里,虽然苏适平有心对肖文提拔,但他真没想到肖文的升职调函就已经下来了。

这次调函是直接从中央寄过来的,竟然是调函,把新源县的常务副县长肖文调任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农村研究局正处级调研员。

在一定情况下,常常有人说,处级调研员常常是接触不到实权的职位,但是事情常常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以肖文的年纪,如果是调到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农村研究局任正处级调研员,那很有可能就是过渡了。

也就是说中央已经把肖文纳入国家人才的培养当中,让肖文的任职履历更加丰富。当然,官场中也是步步惊心,如果一个行差就错,有可能就成了一辈子的正处级调研员了。

不过,肖文原来任新源县的常委及常务副县长,是副处级级别的,但这次升任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农村研究局的正处级调研员,也是实实在在升了一级。

这个消息是市委组织部告诉苏适平的,f市的组织部长当然是牢牢把握在苏适平的手中,但组织部长说的话却让他有几分不明白。

肖文这个干部任用的调函是按程序走的,从中央直接发到y省组织部,再由y省组织部直接发到f市的组织部。而f市的组织部长对此事也相当疑惑,悄悄地打听了一下,打听到说是中央政策研究室的主任亲自发的话挂的帅。

上层的事情苏适平不是太明白,但肖文是贺坤的人这是知道的。难道是老贺家把肖文……,想了想,打了一个电话给自己的师傅,把收到肖文调函的事情向师傅提了一下。

苏适平的师傅是邻省x省的常务副省长钱亚明。他是地地道道老贺家的人,毕竟达到常务副省长的高度,对中央上层的事情多少有些了解。他听到消息后很是震惊,按理说中央政策研究室的主任不属于老贺家的人,也不属于老王家的人,他是一个慢慢兴起的中间派系的代表。

其实硬要把当今形势一分为三有点牵强了些。自从老王家一派与老贺家一派在在这届领导竞争中失败之后,中央慢慢地提拔起一批不属于两个派系中的人物,比如中研室的主任、中央纪委书记等等,中央政治局九个常委有三四个不是王系或是贺系人马。

其实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没有永远的世家。虽然京城里七大家族是势力最大的,但也有不少二线家族,虽然那些家族的实际势力与七大家族还有一定差距,但他们家族中的老大在中央所处的位置并不低,一般都是进中央政治局的。

中研室的主任就是中央政治局的成员,虽然还不是常委,但听说也是下届政治局常委候选人之一。

如果,肖文作为老贺家的人,虽然苏适平并不知道,但他师傅钱亚明倒是有听说,贺老收了一个干孙子,听说就叫肖文。今天苏适平把肖文的调函告诉他,他一下子就把两人给联系起来了。但他也很疑惑,难道中研室的主任与老贺家结盟了?

但应该也不至于啊,就算是结盟,也不是动到这么底层的一个人物,即便肖文头上有着贺老干孙子的名头。

钱亚明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说会去调查一下,苏适平就更加看不明白了。难道肖文还有其他的背景?

但不论背后的缘由是什么,这个调函是真真切切下了,而且不容更改。

“爸。”张睿在上班时间接到自己父亲的来电,很是奇怪。

“张睿,如果你的领导调走了,你想继续留在新源县还是有其他打算?”张军平开口的第一句话让张睿一阵发蒙,这话是什么意思?

难道肖文要调走了?

调到哪里去?

父亲听到什么消息了吗?

“爸,肖县长要调走?”是自己爸爸,张睿也问得直接。

“你先回答我的问题。”张军平没提自己收到的消息。张军平是y省省委书记,肖文的调函发到省组织部,张军平当然是第一时间知道的。他刚开始也有点迷惑,毕竟他可是真真正正京城七大家族老张家的主导人,对于京城官场上的弯弯绕绕他自然是知道得更清楚,但是他也不明白中研室主任与老贺家是否达成了什么协议。

但不论是什么协议,或是其他原因,自己儿子张睿是绝对不可能跟着肖文去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的,他的下一步要怎么走就要开始打算了。

“我,我不能跟着肖县长走吗?”张睿跟着肖文的时间虽然不长,但两个人关系却是很好,肖文并不完全把张睿当秘书看,倒是像对待弟弟一般。

“不行。”

“那我能不能去跟三哥?”张睿说的是贺坤,因为罗小复和汤镇龙一直都叫贺坤三哥,张睿当然也是跟着叫的。

张军平想了想,却觉得这也是办法。他本来把儿子留在肖文和贺坤身边,就是为了加强两家之间的关系,当然,也存了培养儿子的目的。但是,其实把儿子放在肖文身边,儿子的政治斗争并没有提高多少,倒是贺坤那里,据他的观察和注意,步步是斗争,时时在成长。

“那好吧,我跟你三哥谈一下。”张军平同意了,他也自然地跟儿子提到贺坤时称他为你三哥,也是认同他们后辈之间的关系。

“哎,爸,你能不能说清楚啊?肖哥要调走吗?调到哪里去?”张睿跟了肖文这么久,跟肖文感情是真不错的,如今有关肖文的消息,他当然关心了。

“中央下来了一个调函,要把你肖哥调到中央政策研究室农村研究局任正处级调研员。”张军平来找张睿,当然也有一个主要的目的,就是把这个消息告诉肖文,也是想帮儿子在肖文面前再多赚几分的好感。

“啊?”张睿张大嘴,“中央?肖哥又升官啦?”

“肖哥,有大消息。”肖文看到张睿激动地跑进来,连门也忘了关了。

肖文有点无语地看着张睿,这家伙,跟他说了在办公场所要记得叫他肖县长的,张睿一向风风火火,最近子倒是收敛了许多,不知道有什么大消息又让他故态复萌了。

肖文使了个眼色,张睿不好意思地回身去关门,倒了回来,跟肖文说道,“真的有大消息。”

“那你不说?”肖文笑道,“怎么,想卖关子?”

“呃,”张睿不好意思地笑笑,他还真有点卖关子的感觉,“我刚才接到我爸的电话,说你又要升官了。”

“哦?”其实肖文倒是没有太奇怪的感觉,因为去了苏适平书记那里之后,苏书记太过热络的态度让他总觉得苏书记有心要卖好贺坤,如果给他升一步并不奇怪。

不过,肖文现在已经在新源县里是排名第四的常务副县长了,难道要再上升一级,升为副书记?

就在肖文的心思也在乱飞之时,却听到张睿的话里说道,“说是要调任到中央政策研究室农村研究局任正处级调研员。”

“啊?”肖文听到这话后是真的震惊了。

就在肖文还处于震惊中是,办公室里的那部红色的内部电话响了起来。肖文收回思绪,接起电话,一个声音从电话里传来,“你好,是肖文同志吗?”

“你好,我是肖文。”内部电话一般都只有上级会打过来,肖文不自觉地挺直身子。

“你好,这里是市委组织部。肖文同志,请你尽快到市委组织部来一趟。”电话里的声音很严肃。

“好的。我马上过去。”肖文不敢怠慢,应了一声后,电话挂了。

肖文惊讶地抬头看向张睿,“怎么回事?”

“肖哥不知道,我怎么知道?”张睿很无辜地看着肖文。

虽说肖文答应要马上赶往市委组织部,但是也不影响打电话的时间,肖文想了想,还是拿起了电话,拨了一个号码。

第123章来调函的缘由

王江心接到肖文的电话不敢怠慢,即使贺坤正在与教育局长谈话,但王江心还是把手机拿了进去。

“书记,肖县长的电话。”王江心恭敬地把手机拿给贺坤,又转头向屁股堪堪沾到个沙发边的教育局局长笑了笑。

贺坤有点疑惑地接过电话,他知道肖文一般找他都会在下班时间,但这时候还是上午上班没多久的时间,难道有什么事?

贺坤笑着跟教育局局长说道,“不好意思,接个电话。”

教育局局长连忙说,“没事,没事,您忙。”

安靖县的教育局局长江广志是来找贺坤化缘的。教育局是一个很重要的部门,但是财政局从来就不会青睐他们,老师下个月的工资发布出来,再不来找新书记,怕是学校都要罢课了。

新的县委书记是个什么样的人其实大家都不太清楚,但是贺书记召开的第一次县委常委会的情况都传出去,大家都知道这个新书记是个厉害人。

江广志也是没办法了才来找新书记。新官上任三把火,如若不是没有办法,谁会巴巴的上赶着来给新书记找烧火的借口?

江广志是第一个找贺坤谈事情要钱的部门领导,正常来说新书记是应该很重视的。

也的确,贺书记确实挺重视他的,跟他谈话了有半个小时了,似乎对安靖县的教育情况非常感兴趣。

通常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是上级电话或是紧急事情,秘书一般会把电话过滤掉,也给下级部门领导看看贺书记对他们的重视。

但是秘书没这么做,贺坤也当场接了电话。而且江广志听到了‘肖县长’三个字。奇怪,安靖县没有肖县长这个人啊?

对了,江广志马上想到才听到不久的传闻,说是新源县有一名叫肖文的常务副县长跟贺书记私交很好,而且这名肖副县长还是安靖人。

难道是他?

“喂,你好。”贺坤当着江广志的面还是有所收敛。

“贺坤,我接到一个调函。”肖文听到贺坤的官方用语,也知道贺坤现在不方便说话,但是这是急事,他急着去市委组织部呢。

“啊?调去哪里?”贺坤惊讶了。

“你也不知道?”肖文也奇怪,“说是调到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农村研究局任正处级调研员。”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贺坤更加震惊了,“怎么会突然来的通知?”

“我也不知道,”肖文看了了一眼身边的张睿,“张军平书记告诉张睿的,现在市委组织部叫我马上过去。”

“我知道了。”贺坤点了点头,“我马上打电话过去打听一下,你先去市委组织部。”

“好的。”

江广志就在一旁听着贺坤说话,他原来并不以为意,但是慢慢的就越来越震惊,说是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然后竟然又提到去打听一下,那就是说贺书记的后台不得了啊,竟然能够通到中央啊。

这是,贺坤挂了电话,对江广志抱歉地笑了笑,“江局长,不好意思,教育局的事情我会再去了解一下,如果确实到了你说的这个地步,我会马上处理。财政再紧张也不能不给老师们发工资。”

如果江广志没听到贺坤之前的话,他可能还会心有抱怨,觉得贺坤在敷衍他,但是现在却也没有这些想法了。他也知道,贺坤一定是有事情要做了,现在的话里的意思就是不留客了。

江广志当然不会不识相了,笑着站起来向贺坤弯着腰笑道,“谢谢书记。那我就先回去了。”

贺坤也站了起来,笑着与江广志握了握手,边笑边送江广志到办公室门口道,“好的,再见。”

“书记,再见。”江广志连连握手,恭敬地走到门口,弯着腰笑道,“不用送,不用送。”

江广志走后,贺坤回到办公桌前,想了想。贺坤对京城的情况当然是很熟悉的了,虽然这几年不在京城,但作为老贺家的第一培养对象,他对京城的情况还是很了解的。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是我党的最高智囊机构,是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专为中央政治局研究政治理论、政策及草拟文件。

现在的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的主任是欧博清,他是中央政治局委员,王浩宇书记的出行保留随员,但并不表示他是王系人们,浩宇书记并没有特意拉拢他,毕竟中央也确实需要一些新生的力量,才能达到政治平衡。

怎么会把肖文调到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呢?是通过哪个渠道呢?

贺坤想着,拨通了汤镇龙的电话。汤镇龙本来就是他的情报员,对于京城的事情他都有特意去了解,也在一定时间内向贺坤报告。

“三哥,我知道你想问我什么。”汤镇龙才接起电话,就洋洋得意地说道。

“哦?”贺坤笑道,“那说来听听。”

“我一定是想问肖哥的事吧?”汤镇龙嘻嘻笑,“我昨天就收到这个消息了,本来想第一时间跟你汇报,但是我想你一定会好奇是谁的主意,就想去调查了再告诉你。刚刚才收到的详细信息,这次可费了我九牛二虎之力,才想说要告诉你,没想到你的电话就来了。”

“从哪里来的消息?”贺坤没问结果,倒是问了过程。

“三哥记得小四吗?”汤镇龙笑着问道,“就是小时候被人扒了裤子耍着玩,被你救了的那个。”

贺坤稍微想了一下,“是叫谢铮?后来跟他爸去了x省?”

“是啊,三哥你记忆力真好。”汤镇龙拍了拍马屁,“他进了中政室,正好在农村研究所下面当一个小科员。我也是打听出来的,直接找到了他。他听说是我问他,马上就跟我说了。他倒是知道这个消息,毕竟自己单位的人员变动问题,他也好奇的很。”

“快说。”贺坤被汤镇龙说得有点郁闷了,废话那么多,还是没到主题。

“哦。”汤镇龙也觉得自己的话跑远了,这才拉了回来,“他说是中政室的主任亲自要的人。”

“欧博清?”贺坤问道。

“嗯。就是他。”汤镇龙点点头,“消息确切了,没有其他的源头了。也没有利益交换之类的东西。”

贺坤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汤镇龙听到贺坤没有说话,补充道,“三哥,你说,肖哥会不会自己认识欧主任?或者欧主任因为上次新农村建设的事情对肖哥有了兴趣,这才直接调他上去的。他可能并不知道肖哥是老贺家的人。毕竟老爷子只是在贺系内说的收肖哥为干孙子,而且肖哥级别太低,还没有引起别人的重视。”

“嗯。”不得不说汤镇龙说得很有道理,不愧是研究情报出身的,贺坤点了点头,挂了电话。

贺坤直接又给肖文打了电话,此时的肖文前往市委组织部的车子已经驶在高速公路上,马上就要下高速了。

手机响了,肖文赶紧接了起来,“喂。”

“文文,你认识一个叫欧博清的人吗?”贺坤直接问肖文。

“欧博清?”肖文想了一会儿,一时没有想起来,“好像不认识。”

其实这也不能怪肖文,欧博清就是上次肖文下乡时碰到的那位大叔,那次肖文是帮了人,只不过是认为是自己的错,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并没有特意去记住。而且,那位大叔只是在最后的时候给了一张没有任何名头的名片,跟他说了一句‘我叫欧博清’,他实在是并么有放在心上,当然这时想不起来。

贺坤疑惑地皱了皱眉头,想想如果欧博清认识肖文也应该就是最近的事情,不可能会追溯到很久,就再次问道,“那你最近有没有认识什么人,别人介绍或是偶然交集,大约五十来岁的大叔。”

贺坤一说大叔,肖文顿时想起来了,“哦,你说的欧博清我想起来,应该是省城人吧?上次我下乡时跟他碰了一下,让他拐了脚,就把他送医院治了,又让方通把他送回省城。对了,我还有他的一张名片呢。我找找。”

贺坤愣了一下,“他可能当时没有跟你说实话,他不是省城人,他倒是京城人。”

“哦?”肖文奇怪地问道,“难道我调任中政室是因为他?”

“不错。”贺坤点了点头,“你知道他是谁吗?”

“我这么知道?”肖文摇了摇头,没想到偶然间遇到的一个人竟然也有来头,还影响到他了。

“呵呵,欧博清就是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的主任。”贺坤笑着说道。

最新通知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yzwnovel.com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