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30(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胡亥及时转换了方案。

从前周朝有专门采集民间诗句的官员,每到春天,这些采诗官就会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把收集来的诗句汇总编著,谱曲后演奏给周天子听,作为对民情的了解。

据传这就是《诗经》的由来。

秦朝没有这等官员。

但胡亥是皇帝,他说有,自然就有了。

秦朝法律不许民众议论诗书,主要是不许民众以古讽今。

于是胡亥从咸阳派出十支官员队伍,也不采集诗句了,改为采集民间风俗,名为采风郎。

他自己也混在其中,以采风郎的身份,巡视天下。

按照计划,帝王的銮驾会在晚于他三日,从咸阳沿驰道出发,由左丞相李斯陪伴,底下无人知晓车上是空的。

而胡亥本人,则早已以采风郎的身份,走在前面。

这时候,就要感谢先帝信奉方士之言,隐匿行踪,使得文武百官,都摸不透帝王所在,到胡亥也保留了这一传统。

出行之前,李斯与胡亥商量,“这第一站,陛下您想先去哪里看看呢?”

胡亥端详着秦朝堪舆图,道:“我朝立足之本,在关中沃野千里,朕出行,当先在关中仔细查访。”

李斯与胡亥的目光落在地图上同一处地方:郑国渠。

郑国渠,是以人的名字命名的。

修渠人的名字就叫郑国。

郑国原本是韩国人,作为间谍来到秦国,想要通过让秦国兴修水利的办法,削损秦国民力,减弱秦军战斗力。

那是秦王政元年,嬴政只有十三岁,还是吕不韦当政。吕不韦商贾出身,有种天然的文化上的不自信,很愿意做能流传千古的事儿,比如使人作《吕氏春秋》,比如兴修渠道。

郑国修渠过程中,做间谍的事情曝光了。

事件曝光之时,嬴政刚刚亲政,被利益集团裹挟,不仅要杀郑国,还要驱逐在秦的六国之人。

因为郑国一句话,先帝免了郑国死罪,并最终修成了郑国渠。

郑国当时说,“我来修建郑国渠,不过为韩国续几年国运而已,却是为大秦立万世之功。”

郑国没有吹牛。

最新通知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yzwnovel.com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