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07(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烟雨先生这才第一回认真打量起了黎青颜,眼底藏不住的惊讶,身后的齐司业和几位博士亦然。

此等见解,真的是一位十六岁的少年郎所能写出来的吗?

黎青颜的文章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其格局。

“不论‘名士’还是‘名仕’,他们榜样影响之范围,大部分归于学子和朝臣,但这两类人的数量,同天下黎民百姓相比,还是远远不够。”

“虽然历朝历代的昌盛,远不只是一个‘名士’和‘名仕’或者少数人可以影响的,但事实上,学生以为可从另外一个层面去真正将‘名士’和‘名仕’的榜样作用发挥到极致,真正落到实处,于国于民有利之。”

讲到这的时候,黎青颜声音微顿。

“而这方法,便是需得‘名士’和‘名仕’的相辅相成。”

其后,黎青颜的声音便是顺畅了不少。

以黎青颜的观点而论。

“名仕”,即为“名臣”,武能安邦定国,文有经世之才,均是能为国家呈上利民利国的国策。

然历史观来,国策虽好,却并不是在每个阶段都能实施顺畅。

原因纷杂,但归其根本,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乃是百姓不通其策。

也就是说,百姓不明白这条政策好在哪里。

政策也有所分别,有些在当时就能看出效果,有些却得从长远而看,甚至有些在当时人来看还是错的。

好比商鞅变法,在当时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但从历史长远角度来看,变法使得秦国经济高度发展,为后来秦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石。

而为何反对,是因为这些人不懂这条政策好在哪里,只觉当时触及了他们的切身利益。

这便需要“名士”的辅助力量,去教化引导天下百姓,目能识丁,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

也就是说,“名仕”提供国策,“名士”提供教化,才能达到良好的上行下效,真正为百姓谋福利。

黎青颜之所言,其实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需要的也不只是几个人的力量,甚至有可能是几代人的力量。

可后世已然知道,教育是兴国之根本,只要国民素质提高,国策才能得以更好地施行,而“名仕”和“名士”的榜样作用,才能得以发挥最大化。

而烟雨先生震惊的地方则在于黎青颜的“实”。

黎青颜不只说了思想概念,还提供了具体的解决方法。

比如在乡镇建立学堂,慢慢渗透全民识字。

比如建立官方书铺,开放抄书与借书,使得更多的百姓可以摸到书本,醒得道理。

比如……

甚至于,在黎青颜的文章里,有一个很严谨的“五年计划”。

最新通知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yzwnovel.com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