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尘土之上似乎飞起什么东西,马上骑者转过身子,扬鞭往后打去,好像尘土之中有什么东西牵绊了他,他在挥鞭把那东西打下。然后,一道明晃晃的光亮飞上半空,又再落下。敬德凝神辨认那道光亮,好不容易才认出来,那是一把剑!后面那股尘土……是人,是一个人被拖在马后奔行,所以才会扬起那样大的一股尘土!
那是谁呢?是敌是友?
从他这里远远看去,虽然能辨认出马上的骑者是一员战将,但战将的服饰可就不像士卒那样一眼就能分辨出是唐军还是郑军的人。
就在这时,正好一阵风从那飞奔着的马匹的方向往敬德这边吹来,远远地送来那骑者的笑声和隐约的说话声:“小唐童……”
小唐童?李世民?!
这怎么可能?堂堂唐军元帅,怎会这样孤身一人落单?还被拖行在马后?
敬德脑中像被一个大铁锤猛敲了一记,“嗡”的一下,眩晕中夹杂着疼痛……
可是他的四肢却似乎比大脑反应要快了很多很多。在他的脑子对周遭的一切重新恢复知觉的时候,他发现自己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起,已从小河汊里跳了出来,衣物也没顾得穿上,就这样赤身裸体的飞身上马,发力向那骑者狂奔猛冲过去。
单雄信的坐骑既载着他这全身披挂的战将,身后拖行着的李世民也是甲胄齐全,负重远远超过了背负着身上只穿了一条牛头裤的尉迟敬德的那匹马,更不要说前者已经奔跑了一段时间,渐渐有些气力不继了。因此敬德的坐骑的速度明显比单雄信的快得多,不消一忽儿就已经从旁截住了单雄信的去路。
单雄信见斜刺里忽然杀出一条肤色黝黑的彪形大汉,也不觉吃了一惊。若非正是艳阳高照的光天化日之下,只怕他会把对方误作是黑鬼挡道了。他猛地勒住坐骑,喝道:“来者何人?敢挡你爷爷的道?”
敬德却似乎没听到他说什么,或者是听到了也顾不上理会,双眼只是凝神看向他马后被拖行的那人。单雄信突然勒停坐骑,那人差点因着惯性而一头撞进马匹的后蹄之下,正眯着眼睛,出于本能地不自觉的举起了右臂护住头部。
虽经一路拖行之后,他已满头满脸都是尘土,但敬德仍能清楚地辨认出:那两道斜飞入鬓的剑眉,那高挺笔直的鼻梁,那两片丝条分明的薄唇,还有那一脸坚毅得近乎冷漠的——是他这几个月来再也熟悉不过的——表情,只能是,只会是,属于那个人,属于……
……李世民!
作者有话要说:后记:
1、呃,说过偶不喜欢作相貌描写的,8过这章最后将军要认人,不可能不写一下相貌啦~~~~
2、关于将军救驾这一仗的起因,《资治通鉴》与新旧《唐书》的记载不尽相同——前者是说世民领着五百骑兵到宣武陵上巡视战场,突然与王世充的一万兵马相遇而打了起来:“世民以五百骑行战地,登魏宣武陵。王世充帅步骑万余猝至,围之。”后者是说世民和将军一起在榆窠这个地方打猎,遇到郑军:“是日,因从猎于榆窠,遇王世充领步骑数万来战。”、“是日猎榆窠,会世充自将兵数万来战”。
有人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认为世民领着百五骑兵去宣武陵是一次大战役的前锋,但从后面记载唐郑双方投入的兵力、战况的激烈程度及最后郑军被俘亡的数字来看,没有证据显示这是一场大战役,更像是一场突如其来的遭遇战,所以双方都没有什么准备,投入的兵力也就不大,打斗的时间也没有延续很长。而根据新旧《唐书》的记载,那就更是世民外出打猎游玩时偶然遇上的凶险。当然,古文中“打猎”这个词经常语带相关,暗指打仗。但从前后文来看,看不出这里的打猎是打仗的比喻。
本小说前两章关于这一役的描写,主要是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为背景,原因也很简单,其实就是因为这里的章名都要三个字,“宣武陵”比“榆窠”更适合,哈哈~~~~~至于将军当时不在场,后来才出现,则是采用了演义小说中的桥段——世民与徐茂功(徐世勣)、程咬金一起外出游玩,中途遇到单雄信,程咬金抵挡不住单雄信的攻势,而徐茂功的求劝他又不听,于是徐茂功就跑开去找人救驾,找到了正在河里洗澡的将军。这演义小说中的描写显然是综合了新旧《唐书》中两次单雄信袭击世民的记载,所以徐茂功也有出现(但改成他劝不动单雄信),也采用了世民正在外出游玩的背景。
这小说采用演义小说的桥段,为的是采用它让将军开始时不在场的剧情设计。这样有助于把情势发展得更紧迫些时才让主角登场解决矛盾,为小说的张力计,自然是要这样取舍了。
☆、迪迪-诺诺改文录
(按:这是写第14~16章时跟诺诺的聊天记录)
L.Y.SChan说:
將軍現在還意淫世民啊
真不是時機啊
sindy说:
汗
没办法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yzwnovel.com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