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00(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在规邑的日子,姒昊结识不少帝邦老臣,他待老臣敬重,被老臣视做有帝向仁爱之风。住在规方的帝邦老臣中,有一位帝向的卿臣,被尊称为伯密。伯密当年是帝向的左右臂,忠心耿耿。他率领帝兵,和晋夷及穹人有过数次交手,熟悉敌军的情况。

伯密没在规君手下任职,而是选择隐居在规邑南郊。

姒昊带上虞苏,两人驾车,前往南郊,亲自上门拜访伯密。来到伯密家门口,见到一栋竹屋,竹屋院中,一位老人坐在树下,正在和他的孙子交谈。

老人就伯密,鬓须尽白,慈眉善目,难以想象他当年曾领兵和晋夷厮杀。听闻他进行过许多场残酷战斗,是个从死尸中爬出的将领。

姒昊和虞苏上前行礼,伯密看着姒昊,样子淡然,他显然已知道姒昊的来历。帝子来到规邑的消息,传得很广,伯密家中常有洛姒族的友人往来。

伯密的目光一开始落在姒昊身上,后来专注地打量虞苏,似乎虞苏让他更感兴趣。伯密的孙子见有客人来,连忙拿出席子,铺在院中,请姒昊和虞苏入座。

伯密用苍老的声音对姒昊说:“帝子来规邑多时,要在规邑长居吗?”

“即将动身前往雒溪,今日特来拜访伯密。”姒昊言语坦诚,态度谦和。在规方的帝邦遗民,主要居住在规南雒溪。

听到姒昊这么说,伯密点了点头,回答:“帝子前往雒溪,就在那里居住,规邑再繁华,也是他人的都邑。”

自从逃亡来规方,帝邦遗民中的平头百姓,十有八九,居住在雒溪。他们没能过上规邑富裕的生活,在荒芜的土地里开垦,营建屋舍,过着含辛茹苦的日子。这些人数量最是庞大,他们才是姒昊最主要的子民。

“多谢伯密教诲,我将留在雒溪。”姒昊正有此意,他对日后的生活,看得很清楚。

“我听闻帝子会骑马?”

“在昆戎习得骑马术。”

“帝子有这样的奇术,应该传授他人,建立自己的骑兵队。”

“是。”姒昊颔首。骑兵神速,便于刺探敌情,传递信息。

伯密看向端坐在席上的虞苏,他转而去问他:“听闻虞家子能识帝文?”虞苏恭谨地躬身,回道:“识得。”

“阿舟。”伯密唤孙子姒舟,姒舟立即上前,应道:“大父。”他是位十三四岁的男孩,浓眉大眼,长得很精神。

“到我屋里,将《谟书》拿来。”

“是,大父。”

姒舟回屋,很快拿出一份帛书,呈给他祖父。伯密接过,转手就给虞苏,对他说道:“这是古帝时代,君臣谋议国事的记述。当今天下,只有两份,一份在你,一份在我。这书你要好好研习,以后大有益处。”

虞苏屈膝在地,双手捧住帛书,感激道:“多谢伯密赐赠。”认识帝文的人,少之又少,更别谈拥有书的人,

全天下也没有几本书,大多为君主所有,并不外传。虞苏不知道《谟书》本归帝邦君王所有,后来被帝向赏赐伯密,但他知道书的可贵。

“起来吧。”伯密示意虞苏起身,他对这位虞氏子孙,寄以厚望。他对虞苏如此看重,是因为这人日后必为帝子的辅佐之臣。他的阅历相当独特,他和帝子生死与共。

走前,姒昊和虞苏一再跟伯密道谢,伯密说:“我当年为晋朋击败,心有不甘,苟活于世。”他拉来自己的孙子,说道:“我这孙儿聪慧,我近来一直在传授他兵学,他日帝子攻打寻丘,请务必将他带上。”

“伯密不用自责,当年兵败是天意。来日真有攻打寻丘之时,我必定再来南郊请教。”姒昊拜别,心中相当动容。知耻而后勇,兵败的父亲,渴望雪耻的自己,和伯密祖孙,何其相似。

两人离开伯密家,姒昊坐在车厢,虞苏驾车,有着君臣之分。车出老远,虞苏坐车厢,他在大腿上缓缓展开帛书,一字字地读阅。

“知人则哲,能官人。安民则惠,黎民怀之……”

姒昊驾车,在前倾听,心中思考。这些是前人的智慧,而这样的智慧是无价之宝。他们两人在不知不觉间,已超越同龄人,不只是阅历,还有知识。

隔日,姒昊和虞苏辞别规君,还有规邑的一众帝邦遗民,两人在一队士卒的护送下,前往雒溪。两人坐一车,由御夫驾车,他们身后还有一辆马车,用于运输财物。

规君的赏赐极其丰厚,帝邦的老臣们也纷纷赠与丝帛,贝币。在规邑的日子里,姒昊让他们信服,他们相信他定能成就一番事业。

雒溪两岸有大小聚落多处,洛姒族住在左畔,寻人住右畔,他们的衣食和习俗略有不同。无论如何,帝子的到来,都让雒溪的人们激动万分。他们远远就出来迎接,夹道观看,兴奋不已。

这里的居民人口众多,不亚于一座城,里边还多数是青壮。普通百姓的寿命短暂,四五十岁就已不多见,生活较艰苦。

姒昊一来雒溪,就将各聚落的头目唤到溪头的长屋议事。长屋外,是来自规邑,携带精锐武器的士兵,很是气派。头目们早有耳闻帝子要来雒溪,面对姒昊,各有各的心思。他们不如普通的百姓率直,对帝子到来的喜悦发自内心。

姒昊让他们上报各自聚落的人口数目,老弱情况,虞苏执毛笔,在旁用木牍记下。这还是头目们第一次看到帝文,不由得心怀敬畏。

获得各聚落的情况,姒昊将部分财物分赠给头目,让他们筹办酒饭,宴请百姓。

在雒溪,姒昊仅用一旬不到的时间,让人们习惯了他的存在。数日后,他让百姓在溪头营建一处屋舍,在雒山下,建造一座冶炼作坊。

屋舍建好,有高高的台基,宽敞的房间,除此外很朴实,这是姒昊和虞苏的房子。后来雒溪的人们称呼此屋为:帝屋,在帝屋四周分布的士卒房子,则被统称为帝营。

虞苏将从昆戎带来的麦种分给平民,当地也种麦,但麦穗瘦小。

冶炼作坊营建造好后,姒昊将雒溪的冶炼工都召集起来,勉强有五六人。姒昊带着这五六人,外加十数位学徒,在作坊里浇铸兵器。

最新通知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yzwnovel.com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