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00(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后,他总结道:“此乃日后发展必争之器,务必研究透彻。九郎你看?”

谢九渊点头,开口道:“我亦是这样认为,只是未必能通过财力或是战力换取制造之法,照海外传回的消息说,这个类型的汽车已经在紧锣密鼓地筹备大量生产,就是我们讨论过的流水线生产,等革新所研究出来,也许就又落后了一步。”

“此事,就交由朕来办吧”,顾缜略微思索后,下了结语。

谢九渊明白他是要动用锦衣卫,也就没再讨论,回了声“好”。

车子穿过御花园,停在珠镜台下的太液池边,那株老桃树满树花蕾,有些已经等不及提早绽放,配着一池摇曳的大莲叶,分外显出春意盎然。

趁着宫人们还未赶到,谢九渊低头,在顾缜唇上落下一个轻吻。

顾缜白色龙袍下摆散乱地搭在谢九渊的腿上,简单束起的长发蜿蜒而下,手腕上的赤色舍利红得耀眼,但在谢九渊眼中,还是顾缜的容姿更吸引他的目光,更不要说那一双明眸,望着他的眼眸盛满了情意,谢九渊从来都明了顾缜的美,但顾缜并不只是美而已。

从看清启元帝心系河山的那一刻起,即使当时的顾缜还在文党的打压下狼狈不堪,在谢九渊眼中,他已然是熠熠生光。

为他增添光辉的,不是他的美貌,而是他的品格,他的灵魂,与承担重责、百折不回的勇气。

“干嘛这么盯着我”,顾缜被谢九渊盯得不好意思,偏过头“责问”道。

谢九渊低笑,哑着嗓子,学异国诗人的强调回答他:“我亲爱的陛下,我在看我的心。”

当三宝气喘吁吁地赶到珠镜台,恰好看见陛下一掌糊上了谢大人的熊脸。

这是怎么了?算了,正事要紧。

“陛、陛下”,三宝凑到车窗边,“冶金所铸造九鼎,模已制备,今日要灌金水,您说过,您要亲临。”

顾缜点了头,看向谢九渊:“走吧。”

二人下了车,顾缜上了御辇,谢九渊骑着黑蛟护卫在旁,往冶金所而去。

作者有话要说:

*今晚写不完我都不信了

第98章启元十九年春

相传,夏王大禹划分天下为九州,九州州牧都上贡青铜,铸得九鼎,一鼎代表一州,鼎上镌刻神怪异兽,立于夏朝王都,象征禹实现了天下一统。从此,九鼎便成了华夏至尊神器,它所代表的天命所归、登天子位的寓意。

《史记·封禅书》有记载,“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皆尝亨鬺上帝鬼神。遭圣则兴,鼎迁于夏商。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沦没,伏而不见。”

历代帝王都想得到九鼎,奈何九鼎原件早就遗失,有的朝代仿制过九鼎,但亦是同样命途多舛,罕存于世。

所以,启元帝下令铸造九鼎,并不让人意外。

冶金所的铸造坊内,高温似火。

奉御命铸造九鼎,匠人们自是倾尽所学,眼前还只是九座巨大的模具,高温炉中金水沸腾,亟待注入模中。

陛下和总理驾临,匠人们诚惶诚恐地跪迎,本来就各个汗如雨下,这下更是汗流浃背,不知陛下为何要来遭这高温的罪。启元帝令匠人不必拘礼,自去忙碌,匠人们初时仍是觉得浑身不对劲,时间一长,也就沉浸在工作中。

九鼎体量巨大,特意为此赶制了九个高温炉,每炉金水恰好注满一个鼎模。炉中金水成色渐渐达到老匠人的要求,即将注模。

所有人都跪了下来,对着启元帝三拜。

冶金所的总管学士跪拜后站起,走到御前,恭敬地行礼,手上奉了一个金钵。

启元帝褪下手上的赤红舍利珠链,置于三宝捧着的紫檀木盘中,拿起木盘中的剪子剪断墨绳,十八粒赤红舍利散落盘中,启元帝串回九粒,三宝将木盘捧至总管学士面前,将九粒舍利倒入金钵。

总管学士走向高温炉,他投入一颗舍利,跪地的众人就对着那炉金水叩拜,坐着的启元帝抚摸着手中缺了一半的珠链,低声念诵着经文,祈愿九鼎护佑神州。

最后一粒舍利投入最后一炉金水,“吉时到,注模!”,一声喝令之下,匠人们操纵机巧移动炉身,橙黄滚烫的金水顺着轨道倾入模具,白烟嗤嗤,注完金水后,匠人们便立刻着手封平。

等匠人们忙完,回头一看,陛下和总理不知何时已经离开了。

总管学士鼓励匠人们用心完成九鼎,匠人们纷纷应是,都说绝不让陛下失望。

此时已是过了午时,御辇出了冶金所,却没有回宫城,而是一路出了京城,往金吾卫大营所在的西山赶去。

启元十九年,三月三十日,启元帝巡视金吾卫大营。

这算是一次突发检视,金吾卫大营没有一点点防备,御辇进营地时,正当金吾卫下午训练的中间休息。

卜羲朵正在校场上疯跑放风筝,阿大怕他摔了在一旁跟着,一声“陛下驾到”险些让卜羲朵闪了腰,赶紧把线棒往阿大手里一扔,跑去谢九渊身边假装乖巧。

最新通知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yzwnovel.com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