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74(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嗯,走吧。”成栋回身,回到他们的马车上。

十二月中旬的楚京,天气已经冷的让人有些受不住了,平时还好,一旦开始刮风下雨,那种湿冷的感觉像是顺着皮肤渗透进骨骼之中,不管喝多少热水,吃多少辣椒,都没办法祛除这种透骨的寒气。

去岁冬季成栋在刘家沟度过,那边有自己让人砌起来的火炕,跟灶膛连接在一起,做饭的时候屋子里就被烤的暖呼呼的,要睡觉的时候那个床榻热的都有些发烫,只要灶膛里面的火不灭,屋子里的温度就不会降下去。

已经习惯了暖房的成栋被楚京的气温给打败了,如果不是要陪着李若松,觉得把他一个人丟在这边实在是有些可怜,他早就收拾行李回刘家沟了。

不过幸好,他们不需要等到一二月份才会回去,等到殿试结束了,很快就会出成绩,然后他们就能,好吧,还是回不去,他们必须留在这里等任命,不管是一甲二甲还是三甲,他们都必须要等着吏部的公文,否则他们只能在京城里面等着。

李若松跟在侍卫身后,低眉敛目一路前行,一百多人走在这宫道之上竟是除了脚步声之外什么声音都没有,到了一道宫门的门口,带路的侍卫将他们交给一位小公公,小公公也不说话,直接带着他们继续往里走,就这么走了约莫半柱香的时间,经过几位带路人的引领,一行人终于来到德政殿。

德政殿中,楚成帝端坐在皇位上,下首整整齐齐的摆放着五十张案台,见新科进士们都过来了,便冲总管大太监点了点头,总管大太监拂尘一甩,说道:“新科进士觐见。”

一百多号进士们全部跪在地上行叩首里,口中喊道:“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总管大太监等进士们喊完后,说道:“平身。”

进士们纷纷站起身,低着头站在原地。

“会试头名李若松上前一步。”总管大太监说道。

李若松上前一步,跪地叩首,说道:“微臣李若松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抬起头来。”楚成帝说道。

李若松依言抬起头,眼睛微微下垂,盯着楚成帝的靴子。

“不错,一表人才,希望你等会儿能够考个好名次,都坐吧。”楚成帝说完便不再开口,又总管大太监在进士们入座之后宣布考题。

殿试考题取自论语,是一段话: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李若松听完考题,想了一会儿,开始下笔答卷,他再次感谢上苍让他遇到了成栋,这道题目他跟成栋不知道讨论过多少次,这段话最主要的一句在后面,百姓足与君足那个更重要,也就是说国富和民富哪个对国家更好。

李若松下笔飞快,不多时就已经写满了一张纸,发现纸张不够用,李若松很自然的举手示意旁边守着的小公公给他多拿一张纸过来,他这个动作在刘家沟是很常见的,可在楚京还是很少见的,所以当他举手之后,旁边的小公公吓了一跳,有些不知所措的看了看总管大太监,又看了看李若松,不知道该怎么办。

第200章头名状元

楚成帝端坐在龙椅上,瞧着李若松的动作和小公公的表情,突然笑了出来,皇帝莫名其妙笑了起来,底下的进士们却无人敢抬头,小公公本来就不知道该怎么办,听到楚成帝的笑声更是一下就跪那里了。楚成帝抬手,让总管大太监过来,待总管大太监走到他身边后,楚成帝低声吩咐了几句总管大太监连连点头,随后,总管大太监走到李若松身边,看了看李若松的卷子,拿了一张空白的纸张给他,李若松接过纸张继续往下写。总管大太监并没有离开,反而是站在原地开始看李若松写的第一张纸上面的内容,越看总管大太监的眼睛越亮,等到那张纸张上面的看完了,总管大太监有些意犹未尽的看李若松正在写的内容。李若松写的速度自然是比不上总管大太监看的速度,总管大太监有些意犹未尽的咂咂嘴回到楚成帝跟前凑到楚成帝身边不知道汇报了些什么内容,楚成帝听完,对总管大太监又吩咐了几句,总管大太监又回到李若松身边,将李若松写好的那一张纸张直接拿到楚成帝那里让楚成帝看。李若松的回答完全颠覆了楚成帝的预想,楚成帝之所以会出这么一道题,主要原因在于有不少朝臣给他写了太多的折子,都说大楚最大的隐患在于国库空虚而民间财富过多,朝廷连军饷都已经发不出来了,那些有钱的大富商们动辄上万两银子的进出,户部几次提出要增加商业赋税,可以万丞相为首的南林党人却极为反对,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南林党的背后站着他们自然是希望商业赋税不增这些士族豪商,加的,甚至万丞相反而提出北方的农业税太低需要进一步提高比方的农业税。为了这件事情,朝堂之上诸多朝臣分成了三部分,每日都在争吵,万丞相要增加农业税还有一部分是中立的.胡尚书要提高商业税,两不相帮,万丞相虽然位居丞相之职,却很难完全压制住户部,争来吵去的让楚成帝头疼不已,可偏偏两边说的都有道理,不提高商业税,国库就只能继续空下去,但这样一来,与民争利的名头就摆脱不掉了,提高农业税这种蠢事就是楚成帝睡迷糊了也不会同意,北方本就一直遭受战乱的困扰,农业发展极为缓慢,那边的老百姓日子不好过,再增加农业税,那帮子人铁定会举杆子反了。楚成帝思来想去都没什么好的想法,干脆就借着恩科殿试的机会,将这个难题抛了出来丢给在座所有的进士们头疼。李若松的名字第一次进入楚成帝的耳朵,还是因为清风姑娘,其有名程度连楚成帝都有所耳闻,当然,楚成帝听到的内容大部分都是万贵妃讲给他听的,着重讲了清风姑娘多么目中无人,虽然楚成帝嘴上哄着万贵妃让她不要同一个风尘女子斤斤计较,实际上却觉得这种女子也算少见。能够让清风姑娘去给自己的夫郎当贴身丫鬟,这件事引起了楚成帝的兴趣,随后楚成帝安排打探消息的人回来汇报的事情更是让楚成帝觉得李若松是个很有意思的人,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现在大楚的朝堂之上可不就缺这种人。

现在大楚朝堂之上的这些朝臣们,不是万丞相的人,就是胡尚书的人,大部分号称中立的都是墙头草,既不想得罪万丞相也不愿意跟胡尚书对上,真正忠于他的不过两个人,但是这两个人能力一般,格局有限,很难挑担子,楚成帝是懒得上朝听这些朝臣们打嘴皮子官司,却不代表他就真的什么事都不管了,楚成帝毕竟是幼年继位的皇帝,一帮子只忠于他的直臣是必须要有的,而这个李若松,很明显符合他的要求。

李若松是这次恩科会试的头名会元,殿试的时候要坐在第一排第一个位置上,楚成帝其实在一直在观察李若松,越看越觉得此子不同寻常,一般人若是被他一直看着多少都会有些慌乱,李若松却淡然自若,明知道自己在观察他,还是按照自己的步调做事情,这份心性就已经让楚成帝对他比较满意了。

所有参加殿试的进士之中,能够这么快就下笔的人不多,能够下笔快且思路清晰的人就更少了,还别说这里面也需要引经据典阐明观点,李若松在写完第一张纸之后,楚成帝对他的回答非常好奇,作为原本就不怎么注重规矩的人,楚成帝自然是让自己的心腹直接去看李若松的回答,总管大太监去看了,回来跟自己汇报了,不仅没能让自己平静下来,反而让自己愈发好奇起来,想着反正都是自己阅卷,楚成帝就干脆让总管大太监把李若松的卷子收上来自己看看李若松的字写的极有风骨,楚成帝第一反应便是字如其人,名如其人,李若松每一个字都写的犹如绝壁苍松,笔挺而凌厉,却又不失稳重,光是看字,楚成帝对李若松的好感便又上了一层,加上李若松只娶了一位正君,成亲前无通房,成亲后无妾室,即便自家夫郎有孕期间也没有纳过妾,楚成帝觉得李若松在这方面很像自己,只钟情于一人,天下其他人再好对于自己来说不过是浮云罢了。

李若松的答卷开篇写道:君富即为朝廷富,朝廷富即为大楚富,大楚富即为国富。“藏富于民”、“藏富于国”,是治国之道、兴邦之策。但是,到底是“藏富于民”好,还是“藏富于国”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莫衷一是,千百年来,不少先贤都对此有过争论,《尚书》中有“裕民”、“惠民”的观点,《周易■益》有“损上益下,民说无疆”,先圣荀子曰“下贫则上贫,下富则上富”,即民富自然会有国富,朝廷当以民富为先,在松看来,并非如此大楚若是一条大河,大楚的百姓就是无数小河,大河固然重要,但大河是由众多小河流汇聚而成的,朝廷和百姓是“源”和“流”的关系——小河是源,大河是流,小河有水,大河就会波澜壮阔。反之亦然,小河不可或缺,但若大河无水小河干,只有大河有水小河才能够长流不断,朝廷与百姓本应为相互依存彼此扶持之关系,而非彼此对立之关系,民富与国富也不应该存在孰轻孰重之分,却当有谁先谁后之分。

在朝廷没有充足的军饷、没有富余的国库,外有强兵威胁,内有饥民纷扰之时,国富当为优先,在朝廷有了富余,外可震慑诸国,内可护持百姓之后,再还富于民,才能真正实现国富民强,国强民安。

楚成帝看到这里,也不顾自己是坐在德政殿之上,直接高声喝彩道:“好,好,好,李会元此文深得朕心,写得好,写得好,文安,看看李会元的文章写完没有,若是写完了,不需要封名,明日上朝直接在朝堂之上念给那些朝臣们听听,让他们好好听听,一帮子口中喊着为民请命的人,自诩清官儒士的人,说什么都不同意加收商税的人,都应该好好通读此文,文安,拟旨,清江府举子,恩科会试头名会元李若松,钦点为殿试一甲头名状元。”

此言一出,满殿皆惊,不少人更是当场便朝着李若松看了过去,李若松却仿佛什么都没有听见一般,手下不停,将自己所想所思写下来,写完后,李若松双手捧起第二张答卷,跪在地上说道:“微臣叩谢皇上天恩,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总管大太监文安笑眯眯的走过来,拿过李若松高举过头顶的答卷,回到楚成帝身边交给楚成帝,楚成帝接过卷子,并未继续看,而是对李若松说道:“你所想之事,所言之事,一定要记在心里,大楚的将来还是要看你们这些年轻人的。”

李若松心中有些微微的诧异,面上却丝毫不显,恭恭敬敬的说道:“微臣谨遵圣令。”

“平身吧,你既然已经答完了,便不要留在这里了,文安,送状元郎出宫。”楚成帝吩咐道。

文安躬身应道:“摭。”

“李状元,随咱家这边走。”文安一边说,一边指了一个方向。

李若松先是行了三跪九叩的大礼,才跟在文安的身后朝着德政殿外走去,步履平稳,表情淡然,仿佛被当众钦点为头名状元不过是一件不值一提的小事,对于李若松这种表现,楚成帝在心底对李若松的好感又增加了一些,也越发觉得自己的眼光不错,挖掘出一个如此有潜力的人才,楚成帝已经想好了,等到鹿鸣宴的时候要给李若松安排一个好差事,不能让这人埋没在翰林院中,这种人必须要放到外面去,在外好好磨练些日子,等到在任上做出些政绩,最多三五年,便可以将此人调回京中,倒是绝对可以成为朝廷的肱骨之臣。

第201章成栋小产

文安在前面带路,李若松安安静静的跟在文安身后,走过几道宫门,快要出去的时候,文安突然转过身对李若松说道:“李状元,咱家就送到这里了,前面的路还要李状元自己走。”

李若松拱拱手,回道:“谢过文公公。”

文安笑眯眯的对李若松点了点头,扶了李若松的胳膊一下,随后文安回过身往德政殿走去,李若松站在原地目送文安离开,直到看不见文安的影子了才抬步往外走去。

最新通知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yzwnovel.com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