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一切都只是妄想而已。事实就是,世民与他之间,又一次像再普通不过的元帅与将领的上下级那样:他冷冷地发号司令,自己默默地遵命照办。
不,甚至比普通的元帅与将领的关系更冷淡漠然。洛阳的战事日趋激烈,唐军围着洛阳狂攻猛打,郑军则依仗着城池的固若金汤负隅顽抗。世民在战场之上一再地屡遇凶险,但守在他身边及时救援的,不再是自己——尽管明明自己已经是“玄甲军”的四大统领之一。因为,世民总是把他调到战场的另一边去独立应付一个方面的战斗,而不让他紧随于自己身侧。在外人看来,这似乎是世民对敬德更加重用了,让他能有独当一面的机会,也就有立下更大的功劳的机会,因此唐军之内,上上下下都越发的羡慕敬德飞黄腾达之迅速。但只有他自己心知肚明,世民是在刻意地疏远着他。在他来说,这样所谓的“飞黄腾达”,不要也罢!
然而,这似乎也不是敬德可以选择的。当唐军将士都为着他成了世民麾下“新晋”的红人而对他或青眼有加、或恭敬奉迎之时,他还得强抑着满腔的郁结苦闷而装出兴高采烈地接受人家“好意”的样子。
无论是唐郑两军的战事,还是尉迟敬德的心事,就都是这样在时间的缓慢流逝中胶着地演化着,直到……
进入武德四年,战事的拖延一方面令唐室的财政压力大增,另一方面唐军内部也渐渐蔓延起疲惫思归的情绪。很多唐军将领,甚至如世民的心腹密友总管刘弘基,都向他提议暂时撤返潼关,休整军队。但世民坚定不屈,不但不答应,反而在军中颁下严令,禁止再有就班师之事讨论提议的,违者,斩!
然而,这军心不稳的状况,甚至传回了京师长安,传到了皇帝李渊的耳中。连皇帝也心志动摇了起来,遣使向前线送去密敕,令世民解围回师。世民上表向父亲保证一定能攻克洛阳,还派了参谋军事的封德彝入朝向皇帝当面解释形势,说明这时胜败之差就取决于哪一方更能熬得下来。这样才好不容易把皇帝的心志稳住。
可是,进入三月,洛阳的形势又突起波澜。在山东(按:不是今天的山东省,是指崤山——即秦岭山脉东支段——以东)自称夏王的窦建德,在收复徐圆朗、破灭孟海公后,突然向西挺进,声称要救援垂垂危矣的郑国。其实,早在去年(武德三年)世民率东讨大军进逼洛阳之时,王世充就已经向窦建德求援过,这时他也就拿着这个名义,遗书世民,要求唐军退至潼关,归还所有占据的郑国土地。
在这冠冕堂皇的辞令之下,却任谁都看得出窦建德这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来了。可唐郑两军自去年七月相持到现在,将近十个月了。洛阳城内的郑军被唐军断绝粮草地饿困至今,固然是几乎奄奄一息;但即使是占了上风的唐军也已是强弩之末,困顿之极。夏军却是新克强敌,正当士气旺盛之际,这样明目张胆地前来趁火打劫,唐军将士闻讯大多倒是惊恐多于愤怒了。
在为商讨此风云突起之事而召开的军事会议上,所有将佐都请求至少退守新安以避夏军锋芒。世民却力排众议,竟是定下了围城打援的战略,让老将屈突通辅助齐王李元吉留守洛阳城外继续围困郑军,自己则率领三千五百骁勇之士作为先头部队来到这虎牢关,迎击东来的夏军。
在这三千五百骁勇之士中,就包括了玄甲军全体将士,自然也就包括了位列四大统领之一的……尉迟敬德。
虽然敬德以玄甲军四大统领之一的身份,自然而然地追随着世民来到这武牢关,可他并不指望着世民会亲自召见自己——尤其是现在看来,只有自己独自一人行走在通向他的书房的路上,似乎他不但是召见自己,而且是……就只召见自己一人。
这是在五个月前那件事之后,敬德已经不敢再奢望会发生的事情。可现在,却就发生在他眼前。这也就难怪敬德一边走在路上,一边脑海之中却似是翻起了滔天巨浪一般,惊喜、忧惧、疑惑、不安……诸般心情纷至沓来,万种滋味杂陈心头。
他……世民,为什么终于在对自己冷落疏远了长达五个月之久之后,忽然又再次愿意与自己独处一室、咫尺相对呢?
敬德心中翻翻滚滚的回想着这五个月来的往事,最终,千思万绪还是归结到这一个疑问上去。怀着这个萦绕心头、盘旋脑中的疑问,敬德在亲兵的一声传叫“启禀元帅,尉迟将军到了!”与室内那人一句“请进!”的清朗声音之后,缓步走进了房内。
随着亲兵躬身退出、远远离去之后,五个月以来,尉迟敬德首度,再次与李世民一起,二人共处一室。
房内,就只有……他们二人了。
作者有话要说:后记:
1、呃,这章是转折性质滴~~~~也是交代史实吧~~~
2、洛阳方面的战争这篇就只打算写“宣武陵”一役,武牢之战却会写得比较详细。以后如果有灵感,也许会在写《凌烟阁》系列的“秦琼篇”之类的篇章里再写洛阳之战。
☆、30武牢关(之二)
30武牢关(之二)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yzwnovel.com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